公益性家長學校
成都華商理工職業學校公益性家長學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長會,因為每一位家長都是學校的一員,是一家人,它打破了橫亙在家長與學校之間的“圍墻”。
學校深入踐行陶行知先生的“生活即是教育,社會即是學?!钡慕逃砟?。通過家長學校,對參加培訓的家長進行學校設置的課程培訓,使教育不再單純是學校教育,而是把學校、家庭、社會三維一體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共同教育,使學生與家長在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下共同成長,形成良好的學校和家庭教育氛圍,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,使學生具有感恩、恭敬、明禮、利他、寬廣宏大、高尚的人格品質,嫻熟地掌握專業技能,成為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。截止2020年,華商理工家長學校已經成功舉辦了34期,累計培訓家長9萬余人次。



我們始終認為“生活即是教育,勞動即是教育”,經過十幾年的探索,學??偨Y出了職業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道德修養,還要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,所以我們把勞動教育融入其中,即“養活”教育。華商理工于2010年建立華商理工廚房,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誠實、勤勞、獨立、利他的品德,成為一個生活上和人格上都能夠完全獨立的人。我們認為,華商理工廚房的建立,是學生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,是培養學生自理、自立、自主的意識和能力,也是養活教育的具體實踐。華商理工廚房作為華商理工的特色生活技能課程,每學期不分年級不分專業教會學生做2個家常菜,每個學生在校3 年,都可以學會12道家常菜。讓每個學生都變成廚房小能手, 一方面學生掌握生存技能,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情懷;另一方面給同學們增加了一種新的孝順方式——為父母做一份可口的飯菜。學校堅信教育即生活,生活即教育;堅信生活技
能的培養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必要補充,獨立的生活技能更能 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。

2017年11月在德源鎮黨委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成都華商理工職業學校將原有封閉式農場改建成城市田園觀光農場。該農場占地面積30余畝,由華商理工各系部分區認種,主要種植白菜、蘿卜、青菜、番茄、紅薯、萵筍等時蔬。
學校秉承“生活即教育”的理念,讓學生在農場體驗勞動艱辛和親近大自然的快樂,學習基本的農業知識,傳承父輩的勞作精神,明白勞動是人的本色,勞動創造一切的道理;另一方面,同學們在勞動中可以愉悅身心、強健體魄、增強意志力、涵養吃苦耐勞精神,從而獲得正確的勞動觀念、勞動情感、勞動習慣及勞動精神。用其全部感官去認知和學習,感受勞動在人生中的價值。

慈善公益是學校價值觀“誠實、好學、利他、不走捷徑”,利他品質的具體實踐,也是學校志愿者文化的延伸。全校師生積極自發參與社會公益活動、環保分類、敬老院陪護。利他奉獻精神在學校的倡導,目的在于培養師生大愛的人文情懷,增強其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,人文“真、善、美”在學校已蔚然成風。
學校成立了慈善公益基金,它是由老師每日一善5毛錢的捐助,和師生每天早晚兩次環保分類所得款項累積而成。累積的公益基金用于幫助困難學生及社會需要幫助的人,這已在學校形成了一種公益愛心文化。是老師踐行“千教萬教教人求真”的教育理念;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大愛之心、仁愛之心、利他之心,種下了一顆善的種子。

校友風采